当前位置:首页 >> 吾乡吾土 >> 八闽风光 >> 正文
福建千年南桥
来源: 时间:2013/5/31

在翠绿的大蜚山下,位于仙游县古城迎薰门(今南桥街)外,有一座石质结构的千年古桥横卧在木兰溪中游虎啸潭之上,它就是“迎薰门溪光四面”的南门桥,古名仙溪桥,升仙桥,俗称南桥。

南桥长170多米,高18米,宽4米多,共19个桥孔。据悉:桥水底具铺长松巨石为中流砥柱,以防洪水冲毁,各桥墩之间,全用几十吨的巨石铺架成桥梁。当时,条条的巨石是从南门外数里山石窝里艰难地运到虎啸潭,并架到18米高的桥墩上,足见古人的勤劳和智慧。桥墩为船形,可以削弱洪水冲击力。桥面横铺条石,两旁有石砌扶拦以护行人。桥南扶栏旁有二尊披甲戴盔,手执长剑的石雕卫士,俗称“桥头将军”。桥南立有“可大祠”的石碑,以纪念宋中大夫可大公建桥功德。明御史林兰友在诗里说:“谁造南桥渡,常悬半天虹,往来无病涉,童叟颂丰功。”

据《邑志》载:南桥的创建者为飞钱陈氏广东肇庆府太守陈可大(今仙游县城内街人),于南宋绍兴几年解甲归里后倡建的。清朝乾隆《飞钱陈氏族谱》中也记载:“可大祖父宋珍善士,始积功累仁,广置祭田,备修南桥,因工程浩大,未能动工兴建。可大父亲奉直大夫,乐善好施,广结善缘,仍未酬其志,直至可大公‘始酬双阐’之素志”。

城关大桥、兰溪大桥(新建)建造之前,南桥一直是仙游县城与外界交通的枢纽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几百年间的历朝官道都经过这里。

据说,南桥兴建之前,南北交通全靠渡船过溪,几多风险。国朝内阁中书云亭《南桥纪事》中载:“……无有造是桥者,往来几病,跋履转艰,隔岸望洋兴叹,自崖而返……”真是一桥飞架,天堑变通途。过去,南桥下溪船扬帆,龙舟竞渡,溪滩上,芦苇丛丛,牛羊欢跳;溪岸上垂柳依依,游人成群,风光旖旎,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。

南桥史上曾被暴洪冲垮三个桥墩,后经可大裔孙修复。1929年,因桥面磨损塌陷,由仙游乡人倡导筹资整修,桥面改灌水泥混凝土,并建有葫芦护栏。1981年被仙游县府立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。1999年,仙游县府又对磨损的桥基下面灌钢筋水泥以加固桥墩。

     
    商会剪影
    商务中心
    闽商风采
    
    版权所有:潍坊市福建商会 技术支持:潍坊新闻网
    联系电话:0536-8159988传真:0536-8159988 电子邮箱:wfsfjsh@163.com
    地  址:奎文区东风东街325号 备案证号:鲁ICP备2021017550号